今年2月2日是第16个“世界湿地日”,今年的主题是“负责任的旅游有益于湿地和人类”,口号是“湿地旅游,一种美妙的体验”。记者从相关部门了解到,青浦将用13年时间恢复14.6平方公里的生态湿地,以切实保护上海黄浦江上游水源以及恢复湖滨植被群落。
湿地被誉为“地球之肾”、“物种的基因库”,它具有涵养水源、净化水质、蓄洪防旱、调节气候和维护生物多样性等重要的生态功能。2005年开始,由青浦区人民政府、上海市绿化和市容管理局牵头,委托华东师范大学进行“可行性研究”,并进行了前期的规划工作。2007年,上海市政府编制了《太湖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总体方案》,将西郊淀山湖湿地列为生态修复重点工程,建设周期为13年,总面积14.6平方公里,分近期、远期实施。其中近期为2008至2012年,建设面积4.6平方公里,总投资5亿元人民币。规划区域位于淀山湖以南,拦路港以西,连横港以东,斗鸡港以北,以大莲湖为中心的湖泊沼泽区。
日前,记者在淀山湖生态湿地修复示范区看到,土方造型、水系清淤、水生植物移栽等项目已基本完成,局部呈现出湿地生态景观的雏形,鸟类等动植物品种及数量比修复前均有大幅度增加。该湿地修复示范区将于今年4月前对外开放,市民届时可前来感受到上海最大湖泊型湿地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