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注册公司 | 上海注册外资公司 | 注册香港公司,推荐上海专业注册公司(上海企业综合服务网) 免费热线:400-660-5171                 RSS订阅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阅读新闻

浦东新区推进“三覆盖” 深化“三服务” 实现“三凝聚”

来源:www.5151gs.com  作者:上海企业综合服务网  日期:2012-2-8 9:53:54

  浦东新区着力推进“三覆盖”,深化创新“三服务”,努力实现“三凝聚”,积极推进陆家嘴金融贸易区、金桥出口加工区、张江高科技园区、上海综合保税区等开发区党建工作,涌现了张江综合党委等“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

  一、背景与动因

  浦东开发初期,根据“东西一体、联动发展”的思路,精心布局了陆家嘴金融贸易开发区、金桥出口加工区、张江高科技园区和外高桥综合保税区四个国家级开发区。从土地开发到形态开发,功能提升、综改推进以及转型发展,带来的先发效应是大量新经济组织如雨后春笋,蓬勃发展。据相关资料显示,开发区现有各类经济组织7700多户。

  随着浦东开发开放,土地成批规划,一大批无行政隶属关系,无资产纽带关系,无组织人事关系的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在各开发区快速催生、孵化,其发展之快,变化之大,使党的组织覆盖、工作覆盖不断出现“空白点”和“盲区”。浦东新区创造性地提出一流党建促一流开发的理念,因企制宜、因时制宜加强基层党的建设,做到“开发建设到哪里,党的组织就推进到哪里”,坚持把党组织的战斗堡垒建在经济最活跃的细胞上,把党的工作做到代表先进生产力的人群中。开发区党建应运而生。

  二、做法与成效

  (一)坚持把党的组织建在经济社会发展最活跃的细胞上,适应新情况新问题,不断创新组织设置方式、扩大党的有效覆盖,努力实现经济组织与政治组织的相互支撑、共同提高

  按照“巩固立足点、拓展增长点、占领制高点”和“开发建设到哪里,党的建设就推进到哪里”的要求,把流动的、分散的、隐性的党员有效地纳入我们的工作视野、组织网络、服务体系。

  着眼于扩大党的有效覆盖,大力推进组织覆盖。区级层面,着力加强顶层设计,独立组建社会工作党委,专门负责包括开发区党建在内的“两新”组织党建工作,进一步形成对开发区党建工作的统一领导、有效协调和有力指导。开发区层面,着力搭建园区党建平台,在开发区设立综合党委、配备专职人员,负责园区内“两新”组织党建工作。企业层面,着力渗入“神经末梢”,按照“两稳定一合适”独立建党支部、“行业相近、地域相邻”联合建党支部的原则,和“支部建在楼上”、部门和办公楼层建党小组等办法,灵活有效地推进党的组织覆盖。目前,各开发区已建立党组织553个,管辖党员1.45万名。仅陆家嘴金融贸易区就建立外资银行和金融机构党组织94个,管辖党员2600多名。

  着眼于扩大党的有效覆盖,扎实推进工作覆盖。我们感到,党的工作覆盖和组织覆盖应互为前提、良性互动。具体工作中,我们把工作覆盖作为党建力量渗透、党建工作引领的有效形式,着力在推动“两个格局”上下功夫:进一步推动“两新”组织主动融入区域化党建格局,以世博会为契机,组织园区的“两新”组织党组织就近就便到街镇党组织报到、党员到居住地党组织报到,积极参与志愿者活动,为党组织和党员发挥作用拓展途径。进一步推动党建与群建的互联互补互动格局,按照“党建带群建,群建促党建”的思路,对暂时无法建立党组织的“两新”组织,先建立工青妇等群团组织,传递党的声音、培育骨干力量、实现政治引领。金桥、综合保税区等综合党委建立了党委领导下的党群联动机制,做到党组织与工会组织的“三双三联”,即:人员双向兼职、双向推优、双向联线,联手组织活动、创建载体、推进工作,实现了党组织与群团组织的紧密合作。

  着眼于扩大党的有效覆盖,积极推进制度覆盖。坚持把实现组织覆盖和工作覆盖互动互补互促的经验做法,转化为长效的制度和机制,形成加强开发区党建工作的一套制度体系,并以制度互动互补推动党建工作的有机融入,成为推进企业发展、加强企业党建创新的内生性机制。特别是学习实践活动以来,探索形成了“公转带自转”的机制、党组织与企业负责人沟通的机制、党组织领导劳资矛盾协调处置的机制、党组织促进企业健康发展的融入机制、党员发挥骨干作用的机制等制度和机制,并在党组织组建和管理、党员发展教育和管理、党群工作者培养配备、经费支持保障等方面,完善现有制度规定和管理办法。

  (二)坚持把党的工作做到代表未来、代表先进生产力的人群中,贴近各主体对象需求,不断强化服务功能、提高服务水平,努力实现党建工作与企业发展的有机融合、共生共赢

  紧紧围绕发展主线,进一步贴近各主体对象的实际,按照企业需要、业主认同、员工拥护、党员欢迎的原则,在服务中实现引领、凝聚,在服务中体现党组织的整合作用、政治功能。

  对“两新”组织本身,重在服务保障。我们感到,尽管党组织在“两新”组织中既不是政治核心,更不是领导核心,但具有不可替代的政治引领功能。党组织可以通过发挥组织优势,搭建政府和企业沟通的桥梁,帮助企业获得政策性、社会性和经济性资源,努力优化企业发展的外部环境,引导和促进企业健康发展。张江综合党委在实践中形成了“5F”的工作思路,即孵化、扶持、辅导、服务、致富,坚持每季度开展形势报告、政策解读、业务咨询、新技术鉴定等活动,帮助企业特别是初创期的企业申请资助、提供服务。金桥综合党委依托技师协会、培训中心等社会资源,开展“科技创新,劳动竞赛、合理化建议”等活动,推动科技创新,激发企业创新活力。

  对企业主和管理层,重在引导政治参与。注重从高新企业高管、行业领军人物、创业代表人士中,选拔、推荐各级党代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引导和保护好他们参政议政的热情。目前,已有84人、208人分别担任市、区两级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有81人成为国家和市、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优秀建设者”。张江园区综合党委在新社会阶层、高知识群体中积极发展党员,目前已有10多名非公有制经济企业主加入党组织;率先在在归国留学人员中开展恢复党员组织生活和发展党员的试点,目前已有14人恢复组织生活、2人入党,恢复组织生活试点已作为经常性工作在全国推广。

  对广大党员,重在为岗位建功、奉献社会搭建平台。各开发区以“党员示范岗”为载体,积极引导党员发挥作用。特别在在企业面临突发事件时,许多党组织或通过开展技术攻关,或通过组织突击队,帮助企业攻坚克难。上海综合保税区综合党委广泛开展“五比五力”(科学发展比学习,培育学习力;功能突破比创新,打造源动力;岗位奉献比克难,提升战斗力;服务优化比效率,增强竞争力;队伍建设比凝聚,形成向心力)活动,为党员搭建“创新驱动、转型发展”的载体。张江第12联合党支部提出“一名党员一项专利”,累计有125人次提出92项专利申请,被誉为“专利支部”。同时,各开发区积极组织党员广泛开展帮困助学、援建学校、社区服务、志愿服务等活动,陆家嘴金融贸易区综合党委精心策划不规范外语标牌“世博啄木鸟行动”,受到各方好评。

  对职工群众,重在维护合法权益、提升综合素质。从服务切入,增强党组织与企业、社会组织及职工群众的联系,协调利益、整合凝聚。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以来,各个开发区综合党委积极主动化解各类劳资纠纷。金桥开发区综合党委主动协同工会、科协、统战等10多个职能部门,先后成功化解了惠而浦、夏普等34起劳资矛盾,维护了5500多名职工的权益;外高桥保税区英特尔公司党组织在企业调整搬迁过程中,积极与管理层协商补偿方案,联系劳务公司帮助员工转岗再就业。

  (三)坚持把各级各类资源转化为党建工作资源,探索社会化运作模式,确保有人干事、有钱办事、有场所议事,努力实现党建资源与其它资源的有效整合、共同作用

  从体制机制入手,积极整合党内资源、行政资源和各种社会资源开展工作,确保开发区党建有党务干部、有活动经费、有服务平台。

  着力建设一支素质过硬、专兼结合、以兼职为主的党务干部队伍,确保有人干事。牢固树立“党务工作者也是人才”的理念,在开发区综合党委,重点建立健全党群工作者职业化发展机制。2003年面向全国公开招聘专职党务工作者,派遣到开发区;按照“职业化、专业化、市场化、社会化”的思路,建立专职党群工作者职业阶梯和薪酬体系,努力实现进入有门槛、收入有保障、干好有激励。在“两新”组织党组织,重点是加强内部党务干部的培养和储备。针对“两新”组织党组织党员流动性强的特点,积极探索党建工作后备骨干“选、育、用”机制,坚持逐级安排、培养、使用和锻炼,保证一旦人员流动,就有合适人选接替。张江园区第9 联合党支部3名正副书记一个月内相继离开,第16联合党支部一年内走了4名书记、副书记,党支部工作都保持很好的稳定性。

  着力形成一个财政保障为主、党费支持和资源整合为辅的财力投入机制,确保有钱办事。率先提出了“党建工作需要投入”的理念,2001年提出对“两新”组织党建经费采取“两补贴,一返还”(区级财政补贴、区管党费补贴、党员党费返还)。2006年明确将基层党建经费纳入各级财政预算,初步形成与财政增长机制,“适当向‘两新’组织和其他财力相对困难的基层党组织倾斜”。

  着力打造一个开放式、社会化的服务平台,确保有场所议事。在有形平台上,重点推进阳光驿站建设。2003年,服务流动党员和“两新”组织党组织,在陆家嘴创立全国第一家阳光驿站(党员服务中心),并推广至全区,成为浦东党建的有效载体和重要阵地。在虚拟平台上,重点推进党建网站建设。各开发区普遍建立党建网站,大部分党组织建立了“网上支部”。上海综合保税区综合党委指导所属党组织认真开展“网上组织生活会”、党务公开、党内关怀等活动,并先后举办2期入党积极分子培训班,近70名入党积极分子在“网上党校”完成了学习培训。

  三、体会与思考

  (一)加强开发区党建工作是实现党的组织建设与先进生产力有机结合的重要途径。在战争年代,毛泽东同志创造了“支部建在连上”的方式。这种组织形式把党的组织建设与武装斗争有效地结合起来,适应了当时革命斗争的需要,充分发挥了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在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党执政的内外环境发生了重大变化,要求党的组织建设与先进生产力有效地结合起来,把党的组织建在经济社会最活跃的细胞上,使党的工作更好地做到代表未来,代表先进生产力的人群中。这是改革开放新时期,党的建设面临的重要任务。

  (二)开发区党建工作有别于传统党建工作,必须探索形成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组织格局。传统党建工作具有集政治、经济、社会功能为一体的“单位化”优势,开发区党建随着开发园区成批规划,滚动开发,规模效应的形成,大量的新经济组织、新社会组织如雨后春笋。面对这些发展快、分布散、变动大的经济组织和社会组织,必须从有利于加强党员队伍教育管理、有利于发挥党的领导作用,在按照地域、按照单位为主设置党组织的基础上,积极探索新的更加务实管用的模式和做法,优化组织设置,使其更加有利于发挥推动发展、服务群众、凝聚人心、促进和谐的作用。

  (三)加强开发区党建是针对社会结构和公共权力的结构转型作出的积极应对。开发区经济的形成是市场经济条件下国家和社会、企业互动的必然结果。我国自80年代初兴办经济特区以来,各类开发区在全国快速发展,很多开发区已经发展成为城市空间结构调整的主要载体。开发区以其“小政府,大社会”精简高效的管理优势,在区域社会结构调整和经济结构调整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但同时,开发区建设作为当代中国社会结构和公共权力转型的标志,要求党与社会的关系、与企业的关系作出相应的调整。开发区党建正是为应对经济社会结构和公共权力转变而形成的党的基层组织建设。

  (四)加强开发区党建是协调开发区利益,密切党群关系,增强党的社会凝聚力的必然要求。开发区是经济构成的最基本的要素,处于经济管理体制中的基础性地位,也是党群关系最基层的纽带。党的建设“要积极研究和把握新形势下群众工作的特点和规律,探索新途径、新方法,不断提高组织群众、宣传群众、教育群众、服务群众的本领。”这就要求开发区党组织切实维护好各主体利益,把党的工作做到代表未来,代表先进生产力的人群中,把所属体系中最有影响的各类精英代表吸纳进来,把各类最活跃的社会组织中的群众领袖吸纳进来,把各类最主要的利益群体中的群众代表吸纳进来,实现积极有效的组织整合,促进经济社会稳定、区域经济统筹发展。

读完这篇文章后,您心情如何?
0
0
0
0
0
0
0
0
本文网址:
录入:上海企业综合服务网 | 阅读:
本文评论
查看全部评论 ()
姓名: 验证码:看不清楚,换一个
相关信息
  • 没有资料